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模板 > 音乐教案

幼儿园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鼹鼠与烟花》包含反思

时间:2022-12-14 01:46:44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设计思路

动画片《鼹鼠姐妹看世界》中的鼹鼠可爱幽默,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约翰·史特劳斯的《爆破加波》节奏鲜明,爆破声特别像放烟花的声音。根据动物形象和音乐的融合,设计了活动《鼹鼠与烟花》。

活动目标

1.听音乐,观察地图,用动作和表情表达故事和音乐形象。

2.通过观察发现图谱中符号的含义,用身体表达音乐节奏。

3.喜欢音乐活动,能体会到音乐的欢乐。

4.孩子能积极回答问题,增强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一张图片,音乐《鼹鼠与焰火》(约翰劳特莱斯《爆炸波尔卡》)

2.知道并熟悉鼹鼠。

活动过程

1.创造鼹鼠妈妈带宝宝出去玩的情境,节奏进入现场

2.猜测音乐中爆破音的主题

3.引导孩子完全欣赏音乐

(1)孩子们完全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中的爆破音

师:音乐里“砰!”声音是什么?(爆炸.打雷.枪.放鞭炮.放焰火)

老师:听完音乐你的心情怎么样?你的心情怎么样?

(2)第二次完全欣赏音乐,老师用动作引导孩子初步感受音乐内容

老师:我们刚才听的音乐里有一个关于鼹鼠和烟花的故事。让我们听听音乐里说了什么?小鼹鼠在干什么?

(3)老师讲述了鼹鼠和烟花的故事,引导孩子们进一步了解音乐内容(故事附后)

4.引导孩子分段欣赏音乐

(1)理解图谱中符号的含义,并学会听音乐与图谱匹配。

A.分别出示三个符号地图,引导孩子理解地图所代表的含义

B.放音乐,引导孩子听音乐,配对图谱。

老师:这段音乐讲的是哪张图谱的故事,你从哪里听到?

图片的一部分引导孩子用手在膝盖上有节奏地跟着音乐走和转圈

图2部分听音乐,连续放烟花几次,跟着音乐。

图三部分引导孩子自由和音乐表达鼹鼠的快乐。

(2)看图谱,了解开头和结尾图形符号的含义。

(3)孩子们完整地看图谱,学会用身体和音乐打节奏,学会结尾,体验音乐的幽默。

5.孩子们再次完整地听音乐节奏,要求从手到脚过渡。

(1)教师示范用脚打节奏的方法

(2)孩子练习音乐走路转圈的部分

6.孩子们离开座位游戏,从老师带队到孩子带队。

7.结束。

附故事:

一群活泼调皮的小鼹鼠住在地下。“砰!”一声巨响吓了小鼹鼠一跳,他们从地下钻了5次﹒6|5656|5–|50|他们整齐地排队寻找噪音,但总有一些淘气的小鼹鼠走来走去,走来走去,原来是在放烟花,美丽的烟花在天空中开出美丽的花朵

一朵.两朵.三朵.四只小鼹鼠非常高兴,他们跳得很开心。天上还有一朵、两朵、三朵烟花。……小鼹鼠玩累了,他们排着整齐的队回家,注意整队1队﹒1|765|滑坡5﹒4|321|小鼹鼠睡着了5—|3—|砰!小鼹鼠惊醒了!

教学反思:

《快乐小鼹鼠》是一首朗朗上口、简单有趣的儿歌。晚饭前,我带着孩子们一起学习。我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它。读了三遍之后,孩子们就会知道了。在自由活动的时间里,我经常听到孩子们一边玩一边唱这首儿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孩子们和几个孩子一起玩游戏,玩得很开心。于是,我聚在一起,发现他们聪明地改编了儿歌的最后一句。杨东在读儿歌,而其他孩子则根据儿歌的要求伸出指定的身体部位,比谁动作更快更准确。此外,孩子们玩得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