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模板 > 小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细节《谁来救小蚂蚁》包含反思

时间:2023-07-26 00:46:17 小班教案 我要投稿

活动背景:

最近,为了预防手足口病,我们幼儿园每周对儿童玩具和积木进行清洁消毒。当护士把玩具和积木倒进水池时,好奇的小雨发现了许多有趣而新颖的现象:有些积木浮在水面上,有些玩具沉入水中。立刻,他惊讶的声音吸引了许多孩子观看《纲要》说,科学教育要与孩子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把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抓住这个教育机会,选择了水中物体的“起伏”现象作为本次活动的内容。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哪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到水底。

2、它可以简单地记录你在实验前的猜想和操作,并用更连贯的语言描述你的发现。

3、对起伏现象感兴趣

4、培养孩子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素质和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知道有些物体浮在水面上,有些物体沉入水中。体验玩水的乐趣。

材料准备:每组三个装满水的水箱;抹布;记录表(人手一份);图片(蚂蚁和池塘);积木、报纸、勺子、泡沫、海洋球塑封照片及实物(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了解各种材料

看图片听故事:有一只小蚂蚁,它在池塘边散步,走着,不小心掉进了池塘里。“救命!救命!”它在水里不停地喊道。谁来救它?“我来了,我来了!”看,谁来救小蚂蚁了?

老师边讲边展示操作材料:积木、报纸、勺子、泡沫、海洋球

老师和孩子一起描述材料;这是长方形的积木,三角形的报纸,长勺子,方形的泡沫,圆形的海洋球。

2、看材料-猜测实验结果

1、学习记录猜测结果

老师继续讲故事:但是,他们怎么能救小蚂蚁呢?他们说:“我们跳进水里后,只要我们浮在水面上,不要沉下去,让小蚂蚁爬到我们身上,这样我们就可以救小蚂蚁了。”猜猜谁能浮在水面上救小蚂蚁?

儿童:报纸可以救小蚂蚁。

老师:为什么?

孩子们:因为它很轻,可以浮在上面。

老师:然后你把它的照片贴在水杯上。谁会沉下去?

孩子:我觉得勺子会下沉,因为它很小。

老师:你认为小东西会沉下去,好吧,把它的照片贴在水杯底部。

老师:还有其他材料能救小蚂蚁吗?请猜猜谁能浮在水面上,把它的照片贴在杯子上,沉到底部,然后贴在杯子底部。

孩子们用水杯的水位粘贴物理照片来记录他们的猜想。

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孩子的想法。

2、交流猜想记录情况

老师:谁愿意告诉我们,你是怎么猜的?为什么呢?

孩子:我觉得长方形的积木可以救小蚂蚁,因为它很大,

孩子:我想三角形的报纸会浮上来,我猜。

孩子:泡沫可能会沉,因为它太小了。

孩子们:勺子和圆圆的海洋球救不了小蚂蚁,它们都要沉入水中。

三、投资材料-验证实验猜想

老师:看来我们每个孩子的想法都不一样,那么谁能救小蚂蚁呢,我们试着知道。在你的桌子上,有几个大水箱,请把它们一个接一个地放进水箱里,仔细看看,看看谁漂浮在水上?谁沉到了底部?看看你的记录表,它和你刚才猜到的一样吗,如果不同,根据你看到的情况重新粘贴。

儿童实验,老师引导孩子边操作边讲述自己的活动。

引导孩子将实验结果与猜想进行比较,如不一致,及时调整。

四、看记录-交流实验结果

老师:(激励孩子们交流他们的实验结果)刚才孩子们把它们都放进水里,你发现了什么?

孩子们:我看到积木、泡沫、海洋球可以浮在水面上。

老师:是的,刚才我发现他还在用手按积木、泡沫、海洋球。你为什么这么做?

孩子:我想把它压下去。

老师:那按下去了吗?

孩子:不,我把手拿走了,它又浮了起来。

老师:真的吗?我有点不相信,你再试一次给我们看,好吗?

孩子们再试一次。

老师:哇,原来的积木、泡沫、海洋球,不管我们怎么用力按压,手一放开,就浮在水面上,他们可以救小蚂蚁。真是太神奇了。那么你发现谁不能救小蚂蚁呢?

孩子:我发现报纸也能救小蚂蚁。

孩子:我发现报纸和勺子救不了小蚂蚁。

老师:是吗?看来两个孩子的发现不一样,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老师把报纸和勺子放进水里。

老师:看,他们怎么了?

孩子们:报纸浮在水面上,勺子沉了下来。

孩子们:不过,过一会儿,报纸就会沉下去。

老师:哦,他说过一会儿,报纸会沉下去,然后我们耐心等一会儿,我们数数,看看,报纸会沉下去,1、2、3...看,报纸怎么样?

孩子:沉下去了!

老师:你看,细心的孩子们发现报纸先浮在水面上,但过了一会儿,它就沉到了水底。因此,我们应该耐心仔细地观察未来的小实验,以便找到新的知识。

5.活动延伸-还有谁能救小蚂蚁

老师:小蚂蚁被积木、泡沫、海洋球救了出来,特别感动。小蚂蚁说:“谢谢你!”积木、泡沫、海洋球说:“谢谢你!如果其他朋友看到了,他们也会救你的。”嘿!还有谁能救小蚂蚁,我们的孩子回家找,再试一次,谁也能浮在水面上,好吗?

让孩子自己找,然后试一试,看看谁能浮起来,谁能救小蚂蚁,满足孩子玩水的愿望。

活动反思:

一个故事:

救小蚂蚁的故事贯穿始终,可爱的蚂蚁形象和生动的故事能激发孩子思维的互动。

两次记录:

考虑到小班孩子不知道如何用符号、数字等方式记录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我设计的记录卡充分体现了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第一个记录是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猜测把图片贴在记录卡上,这样直观生动的记录为孩子积极构建知识和经验奠定了基础。用自己的假设做实验可以激发孩子的探索动机和兴趣。第二个记录是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真实地感受和记录实验的结果,验证自己的解释和猜想是否正确,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理解,初步明白,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三处细节:

首先,在材料的选择上,我不仅渗透了图形知识,而且反映了一定的难度,因为儿童的起起落落经验会认为:重、大、小、轻浮,我将这些影响因素结合到提供的操作材料中,唤醒儿童的经验,形成有效的认知冲突。第二,在活动中,我抓住了孩子们在操作中的一个微妙动作:按压!通过“按压”这个有趣而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动作,让孩子们明白:无论力有多大,当力被移除时,漂浮的东西总是会漂浮起来。也通过这个动作,使活动看起来更加生动和有趣。第三,在处理报纸的起起落落时,我告诉孩子们,要得出实验结论,我们必须仔细观察,培养孩子们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是任何科学活动的隐藏目标。

四点遗憾:

首先,我们选择了四种不同的材料。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操作、记录和讲述起来有点困难。我们可以去掉一种材料,比如泡沫,这样我们可以在活动时间上更充分。第二,在孩子的表达上,起伏有时有点混乱。老师也要注意引导,尽量正确表达。第三,孩子天生爱玩水。在操作过程中,有些孩子对玩水比实验更感兴趣,所以玩水时经常忘记记录,孩子记录的习惯还没有养成。第四,老师对孩子不够放心。每次遇到孩子,他们都不会说或做。他们急于解围和帮助,这对孩子来说没有太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