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在这个季节,孩子们感受最深的是秋风吹来时飞翔的叶子。在秋风中捡落叶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活动。这项简单的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元素:对各种树木、各种形状的叶子的理解;在捡树叶时数数;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各种叶子进行分类比较。本次“小叶回家”活动是从儿童的生活环境入手,将科学内容与数学活动相结合,让儿童在巩固树叶知识的同时,获得分类经验,从而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获得分类经验,提高观察和比较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会根据树叶的颜色、形状和大小进行分类。
2.可以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经验:根据物体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类的经验;活动前认识梧桐树和银杏树。
2.教具:7块泡沫板(其中5块分别画有大圆圈,贴有大、小、黄、绿、橙的标记,表示各种叶子的家;另外两块板上画着大树的轮廓,树冠上分别贴着梧桐叶和银杏叶)、音乐磁带(歌曲《秋天》)、录音机。
3.学具:人手一个小篮子,里面装着不同大小的树叶。
活动过程
1.学会根据树叶的形状进行分类
请孩子们带着篮子进入场地。
(1)巩固儿童对树叶颜色、形状和大小的理解。老师引导孩子们描述颜色、形状和大小。
老师:“秋天来了,小树叶离开了大树妈妈,飘啊飘啊,飘到地上和我们的孩子玩游戏!那么树叶在哪里呢?”(在篮子里)
老师:“找一片你最喜欢的叶子,然后告诉你你的叶子长什么样。”
(2)教师引导孩子了解分类要求。教师引导孩子进一步巩固对梧桐叶和银杏叶的认识。
老师:“听,谁在哭?”
老师指着两棵大树说:“哦,是树妈妈,它在想自己的叶子宝宝,我们把叶子宝宝送回家吧。”
老师指着贴着梧桐和银杏叶的大树轮廓问:“它是什么叶子的妈妈?”“你从哪里看到的?”
2.幼儿操作
请将相关树叶按形状放入“大树”中,然后由老师进行检查。
(1)理解标记。老师引导孩子观察圈上的标记。
老师:“篮子里有小叶子,我们也给他们找个家吧!”
老师手指周围的圆圈:“你看,这里有几个家,什么样的叶子可以住在里面?”“你从哪里看到的?”
(2)儿童操作。让孩子们按照标记把叶子放进圈子里,让孩子们边送边说:“小叶子,我送你回家。”孩子们操作时播放背景音乐。对于分类困难的孩子,老师可以指导他们进行分类;对于能力强的孩子,老师可以引导他们把同样的叶子放在不同的集合中。
活动讲评
引导孩子检查每一片叶子是否找到了自己的家,纠正错误的叶子;表扬孩子们边操作边讲述的故事,请他给大家示范。
活动延伸
在复习活动和角落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对儿童进行分类活动,如各种瓶盖、纽扣、珠子等。一开始,为儿童提供单一的标记分类材料,然后提供各种材料,让儿童根据不同的标记进行分类活动;最后,让儿童建立自己的分类标准,并匹配标记。此外,还可以使用各种叶子、瓶盖、纽扣进行间隔排序、数量等活动。
活动反思:
1、这项活动从头到尾都围绕着目标进行。整个活动贯穿“寻找”。孩子们对参与非常感兴趣,孩子们的情绪自然而充分地流露出来。
2、在制作教具时,我也考虑过,制作了不同表情的树妈妈,通过让孩子观察树妈妈的表情,为叶宝宝找到妈妈的愿望。当婴儿把叶子送到母亲身边时,树妈妈也会快乐地微笑,以人类的方式,进一步让孩子感受到活动的乐趣。
3、在分析教案时,我反复思考。因为我们幼儿园没有枫树、梧桐树和银杏树,我们附近的公园也找不到枫叶、梧桐叶和银杏叶,所以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张与树叶相匹配的大树图片,让孩子们对树妈妈有一定的了解。最后,让孩子们带着叶子去找树妈妈,这样孩子们不仅可以实现活动的目标,还可以巩固他们在游戏中学到的知识。
4、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知道秋天有些叶子会落叶,可以观察落叶的不同特征,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特征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