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能积极观察和发现春季植物发芽现象,知道植物发芽是春季的特征之一。
2.愿意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嫩芽的特点。
3.注意周围植物的变化,有初步热爱自然的情感。
4.培养儿童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和寻找春季植物发芽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植物发芽是春季的一大特征。
活动难点:
它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达芽的特点。
活动准备:
1.选择早春小草、树木刚发芽的户外场景。
2.树木芽PPT
活动过程:
首先,引导孩子们回忆起冬天的树是什么样子的。
老师:冬天,树是什么样子的?你见过吗?(无叶,光秃秃)
2、自由表达对春天的理解。
老师: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老师:春天来了,公园里的花草有什么变化?光秃秃的树枝会有什么变化?谁来说说(鼓励孩子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或猜测)
三、师幼一起寻找、观察小芽。
老师:春天来了。让我们走近看看树木的变化(引导孩子边走边观察周围树枝的变化,帮助孩子在树上找到“芽”)
老师:你在哪里找到小芽?(树枝)你看到的小芽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告诉你隔壁的孩子你自己的发现。(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小芽的颜色和形状,自由寻找和交流他们看到的小芽,并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小芽是浅绿色的,嫩嫩的,是春天的特点之一。
老师:想想看,你能用动作学到小芽的样子吗?(引导孩子用身体动作来表达他们看到的小芽)
四、结合PPT,增加生活经验。
老师:刚才我们在外面找到了一个小芽,让我们看看春天还有哪些树也有芽(结合PPT观看)
老师:你见过哪些植物上有小芽?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告诉其他孩子(引导孩子回去后观察和寻找周围植物的芽)
老师总结: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草,树的种子发芽了,花也开得很漂亮,春天真的很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