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背景
陈鹤琴先生,中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学家,曾在他的《课程论》中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书.直接的书,应该走向大自然。本次活动的设计源于本次活动。“活教育”课程特点,从孩子熟知的课程特点,.感兴趣的生活开始。幼儿园。.在居住的社区里,鹅卵石铺成的道路随处可见,工人们休息的石桌和石凳随处可见。还有孩子们看到的玉制品和石制工艺品。以儿童感兴趣的石头为中心,感知石头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石头的作用。了解石头种类的多样性,了解它们的特点。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学会用颜料或各种辅助材料来装饰石头,体验在石头上画画的乐趣。
2.可以大胆地结合石头,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尝试用装饰好的石头造型创作故事,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让孩子体验自主.独立.创造力。
5.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儿童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了解石头的种类和功能。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小石头(已洗净冷干并分类)
2.油画棒.棉签.橡皮泥.各色纸.毛线.假花.双面胶.吸管.稻草.瓶盖.牙签.皱纹纸等。
3.每组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1)教师以动画片的形象引入,举例引导孩子观察讨论。
问题:
1.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2.你觉得这块小石头像什么?
3.他们看起来一样吗?
(二)老师引导孩子看看.说说.想想石头象什么?
要求:
1.每个孩子都选择一块自己喜欢的石头,玩玩,说说.想想它的形状,它能变成什么?
2.告诉你的同伴你的石头能变成什么?为什么呢?
3.如果把石头组合起来,你觉得它看起来怎么样?
(3)老师介绍生产方法,可以和同龄人商量合作。引导孩子先在纸箱里组合石头,然后装饰石头,然后用双面胶把石头固定在纸箱上,最后装饰纸箱完成作品。
(四)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要求:
1.孩子们首先要考虑把你的小石头变成什么。
2.使用各种好看的颜色。
3.在装饰纸箱时,首先要考虑如何装饰才能编出一个好听的故事。
(5)儿童创作石画,教师指导
老师注重引导孩子大胆想象,可以用各种石头组合,创造各种形状。鼓励孩子大胆选择各种辅助材料和工具。
(6)创作故事
老师组织孩子们用自己的石头创作故事。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的成功
石头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这项活动的产生也来自于孩子们的意外发现。可以说,这项活动是由孩子们的兴趣产生的。这符合新纲要中提到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孩子的生活”.“教育活动要生活化”的精神。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创作石画的乐趣。大多数孩子的作品不受老师例子的影响,有自己的创新,可以大胆.各种辅助材料的合理使用。
(2)本次活动的不足和提出新想法
在这次活动中,经过反思,我认为存在以下缺点:
1.当老师向孩子们介绍生产方法时,一些孩子正在看他刚才玩的石头。下课后,我在想,如果我提前介绍生产方法,然后让孩子们操作石头,这样我就能更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
2.由于教师材料位置不合理,给儿童操作带来不便。这个问题是,我在课前准备活动时没有仔细考虑,也没有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材料的摆放。知识的准备还包括教师材料的摆放是否符合儿童的实际需要,是否方便儿童操作等。
3.教师的例子太小,不利于孩子的观察。
(3)儿童创新的地方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