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模板 > 语言教案

幼儿园小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谁哭》包含反思

时间:2023-01-25 04:00:13 语言教案 我要投稿

活动目标

1.通过听故事向孩子们渗透,不能用哭来解决问题。

2.在倾听、观察和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儿童的初步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观察画面,倾听故事和讨论交流,了解故事内容。

4.培养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愿意探索、交流和分享。

重难点分析

重点:在倾听、观察和交流的基础上,理解故事的内容。

难点:了解小老鼠、小兔子、小猫小猪的哭与小熊的哭之间的区别。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图画书《谁哭了》,孩子们围着活动室坐半圆。

心理准备:提前将图画书放在图书区,让孩子们独立阅读。

活动过程

一、导入:问:你哭过吗?为什么哭?哭有用吗?观察封面,引出故事。

二,展开

1.倾听观察:老师引导孩子边看图片边讲故事《谁哭了》,熟悉故事内容,培养孩子认真倾听、仔细观察的习惯。

2.讨论与交流:引导孩子在讨论中理解故事内容。

(1)故事中谁哭了?他们为什么会哭?

(2)小熊为什么要哭?

三、延伸:谈话:你哭过吗?你觉得哭有用吗?

引导孩子明白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道理。

活动反思:

《是谁的肚脐眼》是一本符合小班孩子年龄特点的知识性图画书。但是我删除了故事的后半部分,把它改成了操作练习。我专注于“猜猜谁的肚脐眼”。在课堂上,我让孩子们了解他们肚脐眼的起源,从而扩展他们的作用。然后孩子们猜到樱桃的肚脐在哪里。通过这种方式,肚脐的作用与婴儿相似(总结:肚脐是用来吸收营养的)在激发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之后,我开展了一系列猜测是“谁的肚脐眼”的活动,从看幻灯片猜测到动手操作。我发现大多数孩子对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也就是说,在最后一部分,我似乎没有语言组织那么好,也不够简洁。今后,我需要把问题考虑清楚,把语言组织做得更好、更简单、更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