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9-22 00:07:16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21世纪注定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纪,注定是世界政治格局深刻变化的世纪,也注定是世界新兴国家崛起、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世纪,也是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自力更生的世纪。在这样一个充满光明前景、巨大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遇的世纪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一位公民都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和历史使命。为了使本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尽快实现,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努力工作,创造性地工作,尽快成为祖国的现代强国。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政治教师,作者为自己进入致力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感到非常自豪。他还愿意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尽快实现四个现代化。接下来,笔者将结合高一政治课教学的实际情况,谈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做法,希望能得到同行的指导。

一、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高一政治课教师在进行其他后续工作之前,首先要运用一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学生对你的政治课教学不感兴趣,甚至不感兴趣,那么你甚至很难传授基本的政治知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总是摒弃课堂上空洞说教的落后教育方式,将政治课的内容生活化,为学生的学习营造适宜的环境氛围,引导学生用课本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比如在教授高一经济常识《劳动者权利义务与社会保障》时,笔者就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

张越的父亲最初在县机械厂工作,每天工作8小时,月薪1000元。两年后,机械厂被私人承包,工人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周末不能休息,经常拖欠工资。最不幸的是,私人老板只是想赚钱,不添加设备,也不进行技术创新。最后,由于管理不善,机械厂三年后倒闭,所有工人都被解雇了。但张越的父亲最初是技术骨干,掌握了技能,会修理摩托车。由于没有钱租一家商店,他在街上设立了一个摩托车修理摊位,收入基本上可以维持家庭生活。此时,该县正在努力创建一个省级卫生城市,当地城市管理部门在规范商店运营时与张越的父亲发生了冲突……

当学生阅读这些材料时,我组织学生根据社会现实分析和讨论事件的过程,以便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思考和探索的氛围中,对事件本身发表更客观的看法。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比较和评估他们的观点和观点,看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足的。最后,我总结了一下,以统一每个人的观点。这种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避免了课堂教学的无聊,激发了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强烈学习兴趣。

二是正确看待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个话题,可以说是一个人仁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答案。但我们不能陷入对创新能力的误解。根据一些人的观点,当他们提到创新能力时,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能力,具有发明和创造的性质,是普通人难以攀登的高峰,所以对学生来说,这是遥不可及的。然而,作者并不同意这种观点。如果要达到这样的高度才能被称为创新,那么世界上能达到这样高度的人就很少了。当我们看待学生的创新能力时,我们不应该脱离实际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思维能力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而应该辩证地看待。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超越普通人的观点,在某些方面有新的观点,并被说服;在用政治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时,不局限于常规,有新的思路和途径,使问题更快更好地解决,应视为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除了解决问题外,教师还应纠正一般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笔者认为,一般能力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没有学生一般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能力只能是空谈。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中学政治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一般能力入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够用政治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在不断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使一般能力产生量变和质变,进而形成创新能力,从更高的角度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