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教师道德建设取决于教师的意识

时间:2022-05-20 23:58:55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一是要加强农村中小学师德长效机制建设。

2013年9月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道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对中小学教师道德长效机制建设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近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道德长效机制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同时,农村中小学教师道德长效机制建设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特别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道德建设主体责任意识淡漠。教师道德管理的宽松软现象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个别学校主体责任意识严重缺失,压力传递不足,教师道德建设责任落实不到位。第二,教师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落实。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师道德建设体系和机制过于宏观和空洞,与新时代和新要求的契合度不够,针对性不强。教师道德评价仍然存在形式重、内容轻、结果不平衡等问题。第三,一些学校的教师德建设进展往往落后。第四,重点问题的治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例如,一些农村学校教师不时对学生进行极端体罚,一些农村学校教师反复禁止有偿补课,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和教师团队的形象。这些问题表明,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道德建设长期机制的意见》精神,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道德长期机制建设,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道德建设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是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师德长效机制建设的对策思考。

(1)进一步创新农村中小学师德教育机制。

提高教师道德素质,需要提倡教师提高自我培养,更需要教育培训。一是将教师道德教育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必修课程,纳入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的全过程;二是注重创新教育方式,积极探索实践反思、典型案例评价、教学模式、一线优秀教师进入教师培训课程,结合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三是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教师应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进一步创新农村中小学师德宣传机制。

教师道德宣传旨在培养重视道德和道德的良好氛围,营造尊重教师、重视教育的社会氛围,引导教师以道德、道德、道德教育。一是找到宣传对象,解决宣传问题,加强典型宣传,提高宣传效果;二是主流媒体、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大力宣传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使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三是充分利用教师节等重大节日,评选最美丽的教师、道德模式和教学模式,结合各种媒体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强烈的社会氛围。

(3)进一步创新农村中小学师德考核机制。

评估是教师工作的指挥棒。首先,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将教师道德建设作为农村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加强教师道德考核体系的刚性约束和可操作性,促进农村教师自觉加强教师道德培养;二是农村学校以教师道德考核为核心内容,完善教师道德考核体系,定期注册教师资格、绩效考核、职称考核、就业、考核奖励,实行教师道德表现否决制度;第三,教师道德考核方法可以通过教师个人自我评价、家长和学生参与评价、考核小组综合评价等方式进行。教师道德考核结果公布后,应存入教师考核档案。

(4)进一步创新农村中小学师德监督机制。

教师道德建设取决于教师的意识,但也需要监督。一是建立健全年度教师道德评价体系、教师道德问题报告体系、定期调查分析体系和快速反应体系,及时研究加强和完善教师道德建设的政策措施;二是将教师道德建设纳入教育监督评价体系。建立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广泛参与的五位一体教师道德监督体系,完善学生、家长、社会参与的教师道德监督机制;三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建立方便有效的教师道德投诉、报告平台,及时掌握道德信息动态,消除萌芽状态。

(5)进一步严格执行农村中小学师德处罚机制。

建立健全违反教师道德行为的处罚制度,坚决遏制不道德行为的蔓延。一是严惩教师严重不道德行为,按照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行为准则师严重违反教师道德行为,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追究学校或教育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三是建立负面的教师道德清单制度,损害国家利益、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违反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明确教师道德禁区和警钟。

(6)进一步落实农村中小学师德建设保障机制。

一是全面落实校长是教师道德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要求,为农村中小学教师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保障;二是学校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和教师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学校代表大会与团体组织密切合作,形成加强和促进教师道德建设的联合力量;三是结合教师道德要求和关心教师生活、工作和成长、发展、关心、理解、体贴教师努力工作,有效帮助教师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合理需求和实际困难,从各方面为一线教师提供保障和服务,树立尊重教师、教师为主体的理念,营造良好的教师成长发展环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