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中医养生的措施有哪些?

时间:2022-02-10 21:01:49 医学论文 我要投稿

2.中医养生的措施。

2.1调神养生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灵枢天年》)因此,养生特别注重调神,除四季调神外,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2.1.1养静藏神素问?瘫痪论说:静则藏,躁则消亡。《老恒言》指出,养静是摄生的首要任务。养静的关键在于节欲。如果过度贪名物欲,可能会导致生命损失。因此,提出了薄名利、禁色、廉价财富、口味损失、偏执、嫉妒等要求。

2.1.2动态宜神动形可促进气血流畅,舒筋活络,协调脏腑功能活动,让人精神焕发,心旷神怡。尤其是人到了老年,通过适当的动态、静神更为重要。

2.1.3移情移情的《临时证据指南医案》指出,郁症患者可以移情。如欣赏音乐、戏剧、歌舞、阅读诗歌、交朋友、揽胜、种花钓鱼、钢琴、象棋、书法、绘画等优雅活动,可以发挥培养兴趣、热爱生活、陶冶情操、愉悦心灵的作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如果你能根据自己的素质、爱好、环境和条件参加上述活动,你往往可以摆脱自己,移情,从而发挥抗衰老和抗衰老的作用。

2.2珍惜健康,包括节欲珍精、节房、注意房事卫生等措施。自古以来,男大结婚,女大结婚,说明性生活是必要的,符合自然。因为性生活需要肾精,所以必须控制。《素问》中明确提出,放纵是损害体质的重要因素,说:前阴者、宗筋聚集、太阴、阳明聚集...所以手脚都很冷。。由于放纵过度,从强壮体质转变为阳气衰退体质,充分说明节欲保精对养生的重要性6。

2.3饮食健康饮食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甲骨文记载,有许多粮食作物,如河流、小麦、小米、小米和大米,可以酿造大量葡萄酒。战国时期,终于有了食品医学的理论,标志着食品治疗的飞跃发展7。《周丽》中有食品医学记载,表明中国古代对食品健康的关注程度并不普遍。《内经》有药物消除,食物随之而来的治疗原则8。2.3.1注意饮食卫生。首先,防止饮食不洁。第二,不要吃腐败变质的食物或自死的六畜肉,以免饮食中毒。(《病源等待论》)

2.3.2提倡饮食有节食,提倡饮食有节制,提倡定期定量,防止饥饿和饱腹感异常。中医内科许多疾病的发病因素都与饮食无节制有关。这里的控制意味着适量。你不能吃太多,但你不能节食太多9。我认为当你能吃东西的时候,你就不会有灾难。(吕氏春秋全部)食物摄入量因人而异。

2.3.3克服饮食偏爱,克服饮食偏爱持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均衡饮食,倡导全面、合理、营养的饮食和营养理念。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克服寒冷和炎热。第二,克服五种口味的偏爱。五种口味滋养脏,各有其亲和力。如果你长时间喜欢某种食物,很容易导致脏气和功能障碍,或形成软膏和高粱的变化;同时,它会导致其他营养物质的牌匾缺乏,导致身体失去营养,并继发各种疾病。《健康记录》在《饮食门》中指出:好东西不能偏爱,偏爱会伤害疾病;邪恶的味道不能全部放弃,全部放弃脏气不均匀。

2.4传统健身保健传统健身保健,如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拳术,以及各种气功和武术运动,以炼身、炼意、炼气,使身体与众不同10。运动养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要求适度运动,做到不知疲倦。只有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才能获得运动养生的效果。

2.5药物保健药物保健是一种重要的保健方法。通过服用或外用天然中药,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达到延年益寿、祛病强身的目的11。补益是药物保健的基本规律。补肾脾是药物保健的中心环节。从保健防衰的益寿方剂来看,如《世补斋医书》中的首乌延寿丹、《外台秘要》中的延年茯苓饮等。,主要集中在补肾、脾脏。中国最早的本草专注于《神农本草经》中的120种药物,表明长期服用抗衰老、增年、长年、不老、不死等85种,包括人参、地黄、枸杞、女贞子等著名补品12。

2.6按摩、针灸健康按摩健康是通过各种技术作用于身体表面的特定部位,以调节身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和保健的效果。主要体现在生物信息的调整和解剖部位的异常纠正等方面。质问题》最后一篇文章《刺法》记载了提前针刺内脏的原始穴位,可以防止邪恶气体侵入内脏,并认为:是刺法有全神的目的,也有修复真理的方法,不治疗疾病,所以培养和神。预针使神振作起来,神不分散,神不分裂,从而达到预防疾病13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