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农业论文

裂腹鱼无污染养殖技术总结

时间:2022-04-01 21:04:09 农业论文 我要投稿

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乌江、北盘江、赤水河的发源地,平均海拔1511m,常年降雨量954mm,年平均气温12.8℃。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造就了大量的河流和涌泉、暗流、泉水、伏流和地下水资源,达到32.49亿m3。裂腹鱼生活在山区的溪流、暗河、沟渠等水体中。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是当地高档食用鱼类。2002年以来,毕节市水产站收集野生昆明裂腹鱼进行驯化养殖,2007年人工繁殖成功。2008年,第一批昆明裂腹鱼子一代鱼苗被培育出来。经过几年的推广应用,养殖面积达到2万m2,生产商品鱼20万kg,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裂腹鱼无污染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供养殖人参考。

1.选择养殖场地。

1.1农场。

在水源充足、干旱、通讯、交通便利的地方,要求养殖裂腹鱼。养殖环境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污染水产品原产地环境要求的规定。

1.2养殖水源。

可选用地下水、溪流水、河流水库水,pH值6.5~8,水温10~20℃,溶氧量不低于5mg/L,水质清新无污染。养殖用水必须符合NY5051-2001无污染食品淡水养殖水质标准。

2.水池建设。

水池可为圆形、近似圆形、矩形和不规则形状,便于饲养、管理和捕捞。幼苗池面积40~50m2,成鱼池100~200m2为宜。矩形池长宽比为1:5~1:6,池深1.2m,水深约1m。池底有一定坡度,进排水合理,水流速度为0.1~0.3m/s。圆形或近似圆形池面积15~50m2,一般不大于50m2,水深为1.0~1.2m。池底应有一定的坡度,进水口应与圆形中心线形成一定的角度,使池水定向旋转,鱼饵、粪便等污垢通过水流形成向心力,不断集中到中心,排出池内。水池需要无死角,水合理。鱼可以均匀分布在整个池中。倒虹排水有利于池底的污垢及时排出。进水采用并联供水,保证供水质量,减少鱼体交叉感染的机会。通过提供优质的水源和养殖环境,减少裂腹鱼生病的几率,少用或不用化学药物,使裂腹鱼达到无污染标准。

3饲料

鲟鱼或鲑鳟鱼的饲料可以用来喂裂腹鱼。一般来说,蛋白质水平要求45%~50%的小鱼,40%~45%的小鱼,36%~40%的商业鱼。饲料需要全面的营养,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可以充分满足裂腹鱼的生长和生理需求。饲料要求新鲜,表面干净光滑,散料少,沉水好,水稳定性好,粒径适中。饲料质量应符合NY5027-2002无污染食品渔业饲料安全限制的标准。

4鱼种培育

4.1培育池消毒。

清洗后阳光照射3~5天,用硫酸铜溶液20~30mg/L清洗池壁、进水管、排水管。鱼塘浸泡消毒1~2天,放养水深50~80cm,保持一定流量。

4.2鱼苗放养。

4.2.1鱼苗选择:放养的鱼苗要求无病、无伤、无畸形、体质强壮、逆水性好,规格3~5cm。

4.2.2放养密度:在池水30min交换一次的鱼苗培育池,放养鱼苗0.2万~0.3万尾/m2,可根据放养时间和出池规格确定。

4.2.3放养:根据鱼池的大小和提前确定每个鱼池的放养密度,放养后依次放养。放养前,用15~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鱼体5~10min。放养时,将装有鱼苗的容器放入水中,然后倾斜,让鱼苗自行游入池中。

4.3饲料喂养。

根据环境因素和生长情况进行科学喂养。一般鱼苗阶段每天喂4~5次,鱼苗阶段每天喂3次,喂食量为鱼体重的4%~6%。

4.4饲养管理。

4.4.1饲养管理要做到四勤:即勤巡池、勤去污、勤捞病鱼和死鱼,勤做记录。

4.4.2鱼池清洗:由于鱼苗摄食量小,抢食能力弱,饲料浪费大,池底易脏,每7天清洗一次鱼池。

4.4.3进排水管理:随时检查排水管的畅通情况,及时用塑料刷清洗排水管滤网。如果水位上升到溢流口以上,不仅要清洗排水管滤网,还要清洗溢流口滤网。

5成鱼养殖

5.1鱼种放养。

放养密度根据水流、鱼塘规模和技术管理水平确定。一般水流为0.1~0.3m/s,放养约100g的鱼种为6~11尾/m2。入池前,用3%~5%的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10min。

5.2饲料喂养。

饲料喂养坚持一看、四定、一检的原则,即根据鱼的摄食情况、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检查饵料场投饵后30min内是否有剩余饲料。每喂食量为鱼体重的3%~5%,根据水温和鱼的摄食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每天喂食3~4次。当鱼适应繁殖环境和模式时,每天喂食2~3次,成年鱼每天喂食2次。

5.3饲养管理。

5.3.1根据鱼的生长和水温的变化,调整和分配每个鱼塘的供水量,确保每个鱼塘都有良好的供水量。定期检查进排水口是否堵塞,及时清除堵塞物,确保水流畅平衡,及时排放污水,清洁养殖池。

5.3.2喂食时采用慢-快-慢的喂食方法,即开始喂食时要慢,鱼集中抢食时喂食速度要快,大部分鱼吃饱离开喂食要慢。随时观察鱼的进食情况,80%饱的时候停止喂食。

5.3.3养殖一段时间后,养殖池内的鱼类生长会有所不同,养殖密度会增加。养殖池内的鱼类密度应及时调整,规格基本相同,放入同一池中分级养殖。

5.3.4注意观察鱼的饮食,调整喂食量。如果发现食物摄入量显著减少,应及时查明疾病引起的原因和对症治疗。

5.3.5收集整理养殖记录和数据,建立健全养殖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