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殖鲤鱼。
1.1池塘的选择。
鲤鱼养殖池通常选择在电力充足、交通便利的地区。如果池塘很旧,应清理淤泥,以确保池底具有良好的保水性。通常,池塘面积约为0.27hm2,水深约为2m,池底平整度较好。最好有砂壤土和独立的排水系统。水的透明度约为25至30mm,池内溶氧量为6至7mg/L,pH值为6.5至8.0。
1.2放苗前准备。
冬天来临时,应暴露在干燥的池塘中,清理淤泥,以2300kg/hm2浆液的形式洒上石灰,暴露在15到25d之间。这种处理可以疏松硬化的淤泥,释放有害气体。正式放苗前4-6d,在池内注入1.5m水,然后添加光合细菌,均匀分布。还应添加肥水氨基酸和发酵鸡粪,以增加水质和营养,然后使用芽孢杆菌(用于水质调节),使水色处于良好状态。
1.3鱼苗的选择和放养。
鱼苗的质量是饲养鲤鱼的基础。因此,在选择鱼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谨慎。所选鱼苗应健康,外观无伤口,无疾病,运动状况良好。在栽培过程中,应采取多种综合处理方法,选择2-3种鱼类,其中一种作为重点育种品种。
1.4鱼的喂养。
如果一尾鲤鱼的重量小于100g,所选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大于38%。如果一尾重量大于100g至200g,则所选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应大于32%。如果每尾重量大于200g,所选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应大于28%。在鱼苗的早期阶段,如果你想在池中均匀施加饲料,你可以行饲养。诱饵不能随意进行。具体诱饵量应根据鱼的大小、水质、水温等因素进行。每次让鱼保持8分钟饱。
1.5调节水质。
池塘的水质将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和饮食,我们应该注意水质的调节。夏天过后,水温升高后,将水放入池中。每天早晚巡逻池塘,按时清除杂草,定期向池塘注入新水。最好控制池水深度的适当水平。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微生态制剂应每25天放入池中净化水质。
预防和控制鲤鱼养殖疾病。
2.1痤疮病。
该病主要由疱疹病毒引起毒引起的。早期鱼的外观和鳍会有乳白色的小斑点,然后逐渐变大,厚度增加,最后出现石蜡增生物。这些增生物最终会自动脱落,但很快就会再次生成。该病主要在秋季至早春流行,通常出现在密集的池塘和网箱中。主要发病对象大,死亡率不高,但会对其生长和商业价值产生负面影响。要彻底清理鱼塘,检疫过程必须谨慎,并采取适当的稀释方法。
2.2疥疮病。
该病的主要原因是疥疮型嗜水气单胞菌。生病鱼的背部肌肉会隆起、发炎、化脓和溃烂。一些鳍基也会充血、鳍条溃烂和刷把。该病没有明显的流行季节,具有散发性特征。该病主要集中在中老鲤鱼中。预防和控制方法通常是:彻底消毒鱼类、水体和池塘。在运输和放养过程中,应注意防止鱼体受伤。发病期间,每月向池内喷洒1至2次,按15g/m3至20g/m3喷洒。每半个月用漂白粉在食堂附近校服,或以漂白粉挂袋的形式消毒。本病的治疗可采用漂白粉、漂白精华等方式在整个池内喷洒。同时,应配合内服环丙沙星药饵进行治疗。使用规格为80mg/kg,并持续服用3d。
2.3肠炎病。
该病的病原体为肠型嗜水气单胞菌。生病后,鱼的肛门会发红、肿胀、腹水、肠壁充血性炎症、空肠或大量黄色粘液。水温在20℃以上开始流行,从25℃到30℃开始达到发病高峰,死亡率可超过90%。预防方法:每100公斤用500克大蒜搅拌鱼饵,或按0.01-0.02g每100公斤的规格搅拌鱼饵,持续使用3-5d。将聚维酮碘撒入整个池中,按0.2-2.0/m3的规格使用,每天一次,持续使用3-5d。
2.4烂鳃病。
这种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脸颊腐烂,水温从15到32℃开始流行。随着水温的升高,危害越大,养鱼越密集,水质越差,损失越大,一般与赤皮、肠炎等疾病一起出现。防治方法:在整个池中施用含氯制剂,漂白粉按1.0~1.5/m3使用。二氯异氰脲酸钠也可以按0.3到0.6g/m3使用,三氯异氰尿酸、二氧化氯、土霉素等药物也可以用来治疗这种疾病,持续使用4到6d。如果使用土霉素,应保持30d以上的休息期。
2.5垂鳞病。
由水型点状极毛杆菌引起,生病后雨淋蓬松,向外张开,不要成为垂直鳞片病,也称为松球病。鲤鱼在越冬和产卵期较长,死亡率可达80%左右。预防和控制方法:鱼体受伤是该病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应该做好预防鱼体受伤的准备。在整个池中施用氯制剂,与治疗腐烂鳃病相同。土霉素可按每公斤50至100毫克的用量服用,磺胺间甲氧嘧啶也可按每公斤50毫克的用量服用,每天1次,持续使用4至6d。
3结语
本文分析了鲤鱼的科学养殖和疾病防治。鲤鱼科学养殖从池塘选择、鱼苗选择、放养前准备和放养过程、喂养过程和水质调节等方面综合阐述了科学养殖。在鲤鱼疾病防治方面,分析了痤疮、肠炎、垂直鳞状病等疾病的防治,探讨了鲤鱼的科学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