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农业论文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5-11 01:12:16 农业论文 我要投稿

林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林业发展,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改善农业发展环境的同时,形成三维农业产业结构,为农业发展带来更高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关概述。

1.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

农业产业结构的本质是重新配置农业生产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相关因素,使农业生产能够平衡市场经济发展,解决农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例如,我国玉米产量逐渐上升,相关产品受进口影响,国内消费呈下降趋势,库存增加,产量过剩;我国大豆产量逐年下降,国内消费主要依赖进口,仅2018年就近9000万吨。可以看出,我国农业产业与市场需求仍然非常不平衡,需要通过农业产业调整来实现农业生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

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不仅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也给中国的农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我国农业规模和产业化尚未形成,许多农产品的价格一度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此外,我国农业种植主要以市场需求为指导,许多农民对市场变化规律了解不够透彻,存在观望和盲目服从的行为,影响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因此,有必要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来提高农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

1.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我国农业产业调整需要充分结合农业生产的具体现实,充分发挥自然条件的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农业产业调整的指导,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内容,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是将林业与农业相结合,积极促进农业三维发展。

2.林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2.1荒山荒坡绿化。

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复杂,耕地在土地资源中所占比例较小。这种土地类型的多样化为三维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需要结合区域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不适合农作物种植的土地退耕还林,特别是荒山、荒坡地区,将农作物种植改为林木种植,既能达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又能减少农业生产人力投入,提高荒山荒坡土地经济效益[1]。

2.2林业生态效益。

首先,林业的发展可以改善农业地区的自然环境。林地形成的气流可以调节农业种植区的温度,减少农村地区的昼夜温差,减少霜冻[2]的发生。其次,扩大植树种植可以调节空气湿度,减少表面水分蒸发,改善土壤涵水性,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2.3林业的经济效益。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结合土地实际情况,重视林业发展,可以提高农村经济收入,反映林业的经济效益。树木本身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树木种植的早期阶段,作物可以在森林中种植;在森林生长旺盛时期,林业可以与水产养殖相结合,提高整体收入。据相关统计,实现农业三维发展,每年收入近1万元,是传统单一作物种植无法比拟的。

2.4林业的社会效益。

林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农村的绿化面积,促进生态环境的发展,改善农村的自然环境,促进农村各产业的协调发展。例如,通过增加特色果树种植面积,建立采摘园,发展多元化农业,建设旅游农业,不仅可以提高农村的社会影响力,而且可以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3.通过林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

3.1加强林业与农业合作。

在种植初期,采用林粮间作,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还可以通过林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作物生长。此外,在风化分解后,作物产生的枯叶也可以成为树木所需的肥料。目前,许多地区在森林中种植花生、水果和蔬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2发展名特经济林。

结合农村土地和自然环境的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著名经济林,合理规划果木种植面积和种植品种,适当增加早熟或晚熟品种,为市场提供季节性水果,不仅能有效利用农村不适合作物种植的土地,还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收入,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更多的选择。

3.3加快苗木花卉产业发展。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结合农村土地利用和当地城市化建设,发展苗木和花卉种植,为城市绿化提供稀有和新品种的苗木和花卉,实现经济收入。同时,利用苗木和花卉,美化农村环境,提高社会效益,扩大特色农业的市场影响力,发展旅游农业或定制农业,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

3.4发展林产品加工业。

在发展林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需要延长林业产业链,吸引社会资本注入,建立家具生产、水果加工、木制品加工等与林业产品相关的加工业。这不仅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经济支持。

4结束语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村经济收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强大的动力,而且为林业的三维发展带来机遇,充分重视林业发展在农业结构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